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医院动态 院内资讯

院内资讯

段洪瑜:小身板大能量,做患者心中那缕“清风”

发布时间:2025-08-01
字号:
+-14

初见段洪瑜,总被她身上那份独特的气质所打动——个头小巧,面容白皙,语调里既有笃定的力量,又含温柔的暖意。这份从内而外的沉稳与亲和,像炎炎夏日里竹林间漫来的清风,让人不自觉卸下拘谨,仿佛找到了可以安心托付的港湾。

个人简介

640.webp (2).png

段洪瑜,主治医师、心理治疗师,中共党员,毕业于贵阳医学院(现贵州医科大学)临床医学专业,本科学历,曾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完成规范化培训,目前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1年,擅长精神专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。

初心如磐 以党员底色锚定从医方向



段洪瑜这份从容的底色,早在她踏上医学道路时便已铺就。2012年,尚在学生时代的她就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自己,成为众人眼中的佼佼者,也因此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2014年,她从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,随即进入遂宁市中心医院参加规培学习,也正是这段经历,让她深刻认识到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。


“精神疾病容易反复发作,家属往往会慢慢失去耐心和信心。如果连医生都放弃他们,那这些患者就真的没有人关心了。”这朴实的想法,清晰锚定了她的职业方向:“从事精神科,专这一门,精这一项。”


图片

段洪瑜在门诊为患者诊疗


2017年,段洪瑜到遂宁市民康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,凭借日常积累和刻苦钻研,她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。在她眼中,精神疾病诊疗如同在迷雾中导航,既要精准定位病灶,又要根据风向灵活调整航向。


“很多患者的疾病是合并存在的,诊疗时既要抓准核心矛盾,又要分清主次侧重。”在用药上她格外“较真”,要结合患者年龄、代谢情况、女性生理特点等综合考量,特别是对首次就诊的患者,总会提前讲清疾病的康复、发展、药物治疗情况。她说:“多一分沟通,就能少一分家属的焦虑,治疗效果也会更稳定。”

匠心深耕 于细微处筑牢生命防线



时代在变,医学在进步,她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歇。遇到疑难病例,她翻遍文献拓展思路,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也从不是为了学分,而是盯着最前沿技术反复钻研,同时还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科研项目,探索基因检测与用药的关联。她深知:“只有不断提升自己,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,给患者更优的治疗。”


随着临床经验积累,段洪瑜也敏锐意识到,精神疾病与心理咨询/心理治疗是相辅相成的“治疗谱系”。为了给患者更优质全面的帮助,她主动深耕学习,2021年成功考取心理治疗师证。“药物是基础,但心理疏导同样很关键。”她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融入临床,甚至在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更真切地体会到心理干预的价值,这份生活中的感悟,也成了她提升业务能力的养分。

精准施治 以专业锋芒驱散心霾



曾有一位30多岁的机关工作人员让她印象深刻。患者拒绝上班,家人以为是抑郁症,段洪瑜却从细致的病史采集中发现,其精神症状远重于抑郁表现。可患者因顾虑重重不愿开口,她便换着角度慢慢引导:从工作日常聊到生活细节,用温和的话语一点点深入了解对方。“精神科诊疗,单靠单方面了解病史远远不够,稍有疏忽就可能误判,耽误治疗。”她常说,医生的每一个判断都关系着患者的生产生活及未来,必须如履薄冰。


“精神科的核心就是:不放弃。”这是段洪瑜11年临床工作沉淀出的信念。见过太多家属在患者病情反复后逐渐退缩的场景,她更清楚有时候医生的坚持,可能是患者最后的希望。这份认知,让她在诊疗中始终揣着极致的耐心、细心与关心。


除了每周一的门诊工作,段洪瑜还肩负着精神医学科十病区的医疗质控工作,该病区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居多,他们不仅普遍伴有思维迟缓、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,还常合并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内科疾病,病情复杂且隐匿,格外考验医生的观察力与判断力。


为此,她养成了雷打不动的查房习惯,每天进病房,逐一观察患者病情,仔细查体了解康复情况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同时,还要指导年轻医生规范书写病案文书、合理用药,把丰富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他们。“看着年轻医生逐渐成长,团队协作越来越默契,科室焕发出新的活力,患者的健康也就多了一份保障。”她的话语里,藏着对团队的期许,更藏着对患者的牵挂。


图片


本色不改 用一生坚守为民初心



从医11年,段洪瑜时刻践行共产党员的“为民初心”:对己严苛,为的是诊疗少一分差池;对业精进,图的是患者多一分希望。“只要患者需要,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。”话语温柔,却重若千钧。这份坚守,是医者对职业的赤诚,更是共产党员对“为人民服务”誓言最生动的诠释。